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加快构建政府指导、企业主体、科技引领、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节能降碳体制机制,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绿色发展,统筹兼顾。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发展方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统筹兼顾节能降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在全社会各领域全面开展节能降碳工作,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强监管,建设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先进节能降碳单位。
市场导向,政府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引领职能,营造有利于节能降碳的市场环境,扶持节能低碳产业发展。
科技引领,管理助力。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能源节约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以科技进步促进能效水平及减碳能力全面提高。强化用能精细化管理和执法监督,从管理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体制创新,政策保障。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完善节能降碳的相关政策,通过加强责任考核、政策激励、信息引导、资金扶持等,为节能降碳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第三节 规划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全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力争达到碳排放总量峰值,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节能目标。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284万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3年下降12%,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9.3%以上。
碳排放目标。力争在2020年左右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单位GDP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
工业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4%以上,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筑目标。保持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全面执行,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以上,到2020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00万平方米以上,创建5个以上绿色生态城区。
交通目标。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2万辆;公路客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强度比2015年分别下降2.5%和2.6%以上,公路货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碳强度分别下降7%和8%以上。
公共机构目标。完成200万平方米左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创建100家以上绿色公共机构,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15年下降10%以上。
第三章 构建低碳能源供给体系
严格控制煤炭等高排放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生产、电力输送效率,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
第一节 严控煤炭消费总量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新建燃煤项目严格执行减量替代,扩大“无燃煤区”范围。重点发展高效热电联产机组,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和超出服役期限的落后火电机组。适度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的清洁燃煤发电大型机组,按照“超洁净排放”标准推进本地骨干支撑电源建设。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实施煤电环保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淘汰分散式落后燃煤锅炉和落后机组,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到2017年底,全市具备一定用热需求的工业园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不再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发展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提高燃煤机组发电效率。到2020年,全市在役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所有燃煤机组达到燃气轮机限值排放标准,煤炭消费总量相比2013年下降12%。
第二节 加快天然气推广应用
积极拓展天然气气源,建设完善天然气管网,提升主干管网接收输配能力和管道覆盖率。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多级应急储备设施体系,建设南沙天然气应急调峰气源站及配套码头。统筹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积极推进黄埔、花都、增城、广州开发区等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建设一批冷热电三联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加快天然气工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广应用,推进天然气加气站设施建设,增加天然气居民用户数量。到2020年,天然气年消费量力争达到60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管道燃气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第三节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以太阳能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全面落实太阳能开发利用扶持政策,在工业园区等用电需求大、建设条件好的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项目,在学校、图书馆、医院、博物馆、写字楼等城市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建设屋顶光伏系统,在有条件的民用建筑屋顶和新农村建设中推广光伏发电应用。推广太阳能绿色照明,在低层建筑和有集中供热水需求的医院、学校、宾馆等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鼓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到2020年,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
第四节 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优化电网结构和组团化布局,完善配电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络智能化水平和用户需求侧管理水平。提高新建变电站节能环保标准,建设一批绿色变电站。以智能电网为资源配置平台,推动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健全需求侧管理,积极采用移峰、错峰等措施,提高电网供电效率。开展从化明珠工业园、广州中新知识城、南沙等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配储用一体化的微电网系统,探索微电网电能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