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武汉华商低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复旦大学设立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
浏览量:5695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大会已于上周在德国波恩正式开幕,旨在继续推动《巴黎气候协定》执行过程,落实《巴黎协定》各项任务,提出规划安排。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过去的五年当中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未来中国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国际承诺,尽早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碳排放达峰等目标,同时进一步加强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数据基础和相关的深化研究至关重要。


        2017年11月11日,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大数据时代的气候与环境治理”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德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周强等60余位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对口机构的负责人参加成立仪式和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院长、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人禾主持了大会,倪维斗院士、潘德炉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谢尚平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和“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Air_Sea CO2 Flux in China”和“Climate Change in the age of Big Data”的主旨报告。


        二十一世纪人类所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遏制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的持续累积。复旦大学碳排放与环境大数据研究所响应国家气候和环境治理的重大政策和科学研究需求,集合复旦大学在数据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遥感科学等领域的优势力量,由政、产、学、研等跨界的权威机构支撑,致力于建设基于大数据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库、开展各类数据特征挖掘和模型模拟研究。研究所将以公开透明、准确可靠、完整可考、动态高效为目标,建设中国高时空分辨率的多过程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数据库,服务政府治理和社会公众需求。研究所是一个汇聚各方资源,以连续、可分解、可追溯数据库为基础,集时空数据挖掘与应用、关键问题调查与报告、高端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开放科研平台。


        中国气象局原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出任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张人禾出任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倪维斗,潘德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以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勇健等担任委员。


        研究所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起分企业、分基层单位、分设施的能源流向与碳排放时空数据库,为中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清单的研究与编制提供支撑,为碳排放天空地一体化的数据产出创造条件;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覆盖上海市、长三角以及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的能源消费、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气候变化与海洋大气动力过程数据平台,主要包括气候和海洋动力环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观测和模拟数据,为国家气候与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与国际经验。

咨询热线:400-027-1088
润滑油加盟